近年来,花都区基层委一直着眼社会所需,致力于社会服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助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2021年初,花都区政协副主席、花都区基层委主委陈为文提出搭建帮助流动儿童成长空间的这个构想,并在区内开展深度调研,寻找合适的场地建设“儿童友好空间”。
盘活闲置资源,激活“沉睡”价值。
花都区秀全街是花都区汽车产业基地所在地,辖内企业众多,城中村也多,吸引了大量务工人员在这里打工、扎根。这里没有一个以服务城中村儿童为主体的活动空间,他们的孩子在家长忙碌之时只能不受管束的在社区游荡,或被锁在家里与电视、手机为伴。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心和关注。

岐山村的嘉乐书舍,因环境破旧、场地有限、资源不足等问题,一直废弃闲置。闲置的场地既浪费了空间资源,又存在较大的改造难度,还可能对城中村儿童构成安全隐患。“何不将这个闲置场地盘活利用起来建立儿童友好空间呢?”陈为文的想法随即得到会员们的积极响应。
花都区基层委积极向区政协申请资金5万元,民建广州市委会捐赠2万元的图书玩具,花都区慈善会•民建花都慈善基金捐赠2万元,热心会员们捐赠3万余元的空调、图书等物资,还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一起为建设助力,并在街道、村委、社工、千禾社区基金会、高校等多元主体的支持下,结合儿童友好的特征,深度挖掘城中村居民及儿童的需求,以儿童的视角对空间进行改造、装饰。

如今,闲置空间已经活化利用,阅读室、活动室、娱乐室……一个宽敞明亮、主题丰富、场景安全、各具特色的空间呈现在居民儿童眼前。破旧的岐山村嘉乐书舍摇身变成有颜值、有温度的“儿童友好空间”,装载着城中村儿童的快乐。
情暖流动儿童,用爱护航成长。
除了捐资捐物盘活利用闲置场地助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花都区基层委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会内的教育界、医疗界等资源,组织志愿服务队不定期到“儿童友好空间”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为流动儿童成长教育出一份力。
依托会员所在单位花广附属京师幼学幼儿园、广州市花都区职业技术学校的资源,组织老师和学生组成志愿服务队到岐山村“儿童友好空间”开展绘画、手工、音乐、舞蹈、跳绳、英语等志愿服务活动,既丰富了流动儿童的假期生活,又可以使其走出家门,增强人际互动,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今年,花都区职业技术学校带领该校三位跳绳世界冠军到岐山村“儿童友好空间”为流动儿童带来一堂精彩的公益跳绳课程。三位同学高超的技术、细致的讲解,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家长们在活动后纷纷表示感谢,感谢优秀的志愿者让她们的子女也能享受到和区内同龄孩子所能接触到的优秀师资和课程,让她们倍感温暖。
“5.20”当天,花都区职业技术学校物流专业的学生组建了一支“小老师”志愿者队伍,到岐山村开展义务支教志愿活动。“小老师”们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为小朋友们设计了“交通安全小天使”支教活动。“小老师”们认真教导孩子们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每位小朋友都积极参与,并举手回答问题,让孩子们既体验到游戏乐趣,又增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意识。
今年以来,花都区基层委共组织志愿服务队30人次,开展志愿服务4场次,服务社区居民及儿童100多人次。“儿童友好空间”,成了孩子们流连忘返的儿童乐园,也成了城中村居民儿童生活中的一味幸福调剂。
未来,花都区基层委将继续深度盘活会内资源,努力链接外部支持,支持建设更多的“儿童友好空间”,开展更丰富有趣的活动,为流动儿童带来更多元化的课程体验,持续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为友好、安全的成长空间。
(花都区基层委 文:张穗 图:岐山村委 花师职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