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峰,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政府港澳办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合作研究基地粤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民建广东省委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民建广州市委经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和参与了多个省部级及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作为积极为国家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的智囊,谁曾想李晓峰最初的追求却是文学艺术。他如何完成人生的两次“跨界”,且让我们一起回顾他成长的人生轨迹。

从文学到经贸的跨界
李晓峰考大学时原本想考理工科或艺术类的二胡,但出于对文学的爱好和对外国文化了解的欲望,他最终选择了英语专业。
上世纪80年代,国门刚刚打开不久,外国光怪陆离的繁华让中国人感到目不暇接。李晓峰学习了外国语之后,对外国和外国文化有了更深多更深的了解,他就不再甘于做一名翻译。再加上天生的经济管理与从商头脑和儿时对自留地自产瓜果蔬菜等在城乡自由集市贸易的营销实践,促使他萌发了学习经济贸易和从商的念头。
大学毕业在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并积累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后,李晓峰再次投入校园的怀抱,他把自己完全放空,当自己是一个新人,从最基本的经贸知识学习开始。一个人就怕不较真,一旦较真学习技能的时候,一定可以学得非常好。李晓峰就是这样一位对所认准的事习惯于贯彻落实的人。在学校里,他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硬是从一名外语类毕业的本科生磨炼成具备丰富经贸知识的研究生。
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后,李晓峰并不满足现状,对知识的渴求促使他不断学习。对于学习外经贸的人来说,有什么比出国留学更好的事情?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与想法,李晓峰又踏入了留学的行列,经过努力学习李晓峰被中国政府选拔为获得国家全额奖学金的公派留学生,被派往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韩国去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在韩国庆熙大学这所著名学府里,李晓峰把积累的丰富工作经验与经历继续与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研究。在韩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还很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积极撰写相关的论文,参与有关经济发展的课题研究,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接地气的学习研究作风与方法。在韩期间不但进一步系统扎实地掌握了很多理论知识,而且国际化视野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但是,由于韩国的整体和经济发展现状与中国有很大区别,尤其是人文环境,适合韩国的管理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中国。针对这一现状,李晓峰回国后到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灵活运用在韩国学到的先进管理方法,把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留用,去掉或者改良并不适合在中国推广的方法。在李晓峰的努力下,他所参与的企业管理有了新成效,并且得到企业领导与主管部门的认可。在韩国取得博士学位后不久,他又被选拔去上海复旦大学做了两年多博士后,之后又多次被派到英美等许多国家以访问学者身份留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在李晓峰的眼中,学问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够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企业发展如此,人也如此。
从商界到大学的跨界
李晓峰对于经商,非常自信。在李晓峰的记忆中,他牵头经营过的项目多达七十多个,并且大部分获得成功。在经营不同生意的时候,李晓峰都很注意并擅长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对李晓峰来说,这些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的工作一直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路径。他的好朋友及对他有深入了解的企业家多年前就一直建议他把他从商的经验与人生经历写成一本书出版但他一直未动笔,主要原因是觉得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和有点太早。
有了许多商业成功实践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商企管理经验后,李晓峰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校园的氛围。无论在商界干得多么如鱼得水,但是心灵上的体验完全没有在学校里学习研究那样美好,生活也没有那么规律和充实。于是,李晓峰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放弃了做得风生水起的生意,回到高校,实现他成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梦想。
在西安理工大学国际经贸系,李晓峰从一名最普通的讲师做起。他担任市场系讲师,又在这个位置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走。担任了系主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每一步走来,李晓峰都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李晓峰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在2008年,他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高层次人才专项引进基金重大资助,复旦大学博士后出站并且成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教授、博导。成了知名国际经济专家,多次接受过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主流媒体的专访及报道。在荣誉面前他戒骄戒躁,保持低调,多次拒绝采访与专访为的是排除因此而带来的外界干扰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专业研究工作和相关的社会活动。
在广州这个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特大城市,李晓峰的所学和专长得到了更大发挥。他的理论与研究工作得到广东省及以上人民政府和社会多界的普遍高度认可:他被聘任为国家商务部中国第二届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暨副理事长;他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研究专家并被国家发改委南方国际产能与技术合作中心聘为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办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合作研究基地粤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聘为首席研究员。还担任了广东省国际服务贸易学会等多家省一级学会协会的会长或副会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聘任)研究生部副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第六届研究生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等自己答应过的愿意担任的二十多个重要职务。
民建会员李晓峰身兼多项职务,每个职务都让他清醒地认识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心里常感到沉甸甸的,他不想放弃科研和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以便为祖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李晓峰一直认为这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和好不容易达到的理想状态,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比从商赚更多的钱能够得到更多乐趣和最大的满足,并且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受到人们的尊重,也更能体现个人价值。
以学者身份积极参政议政
作为一名广东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李晓峰教授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许多政策、法律法规相当熟悉。在机缘巧合之下,他加入了广州民建。在广州民建,李晓峰得到更多施展所长的机会。他利用担任众多社会职务的便利,为广东民建和广州民建的参政议政工作提出了非常多的宝贵意见。他所撰写的学术论文《粤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机理》被评为2017年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促进广州工商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建议》2013年2月获得时任广州市陈建华市长的批示;《促进广州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对策研究》一文荣获广州市委统战部2016年度广州市统一战线“我为广州发展献一策”活动优秀成果一等奖;《关于广州市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构建协同双创生态圈的研究》获2017年度广州市统一战线“我为广州发展献一策”活动二等奖,这篇文章后来被转化为民建广州市委员会在2018年广州市两会集体提案。
善于思考是李晓峰最大的优点,也是他每个人生角色能够顺利转型的关键。他思考得更多的是国家的发展和自己尽可能多的社会责任。作为广州民建的成员,民建组织为他提供了建言献策的平台,他也为民建事业提供了专业的知识并做出了贡献。作为一名学者,做国家的最强大脑是李晓峰的心愿,他将会用更专业的知识为民建做更多的优质课题,撰写更多的建言献策和社情民意文章。为各级政府制定扶持非公经济的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从而为广大会员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海珠区基层委员会 刘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