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无人机的流行,由此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也迅速增多,包括炸机坠落伤人以及威胁客机飞行安全等等。广东省公安厅发布的《关于加强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安全管理的通告》从2017年8月开始实施,要求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使用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须履行适航资格、飞行资质、计划申报等相关手续,并严禁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党政机关等区域内飞行。广东是无人机大省,面对汹涌如潮的“飞行热”,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政府部门在应对时应疏堵结合,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实现管控,在此基础之上,联合无人机厂商开发建立一套先进的无人机安全管理方案,不仅可以对无人机进行规范管理,还可以对外输出城市无人机安全管理方案,成为无人机安全管理的标准制定者和规则引领者。为此,建议无人机监管可借鉴机动车管理方法,具体如下:
一、无人机要实现一人一机一码。一方面,无人机不是一般的商品,购买应实行实名登记,每台无人机都要与所有者身份绑定;另一方面无人机生产企业必须为每台无人机都配备唯一且不可篡改的编码信息,结合无人机实名制,使无人机编码与拥有者一一对应,一旦出了问题,可以找到责任主体,实现无人机飞行活动的监管和溯源。
二、要建立统一的无人机管控平台,在线实现实名认证,实时完成空域申请,简化流程,使无人机使用者不再因为飞行申请的程序琐碎而冒险“黑飞”,从而减少“黑飞”现象。
三、无人机要建立统一标准的电子围栏,由国家监管部门牵头制定标准,无人机企业配合接入,不管是消费级、民用级甚至工业级的,加入安全协议,针对军事、机场、人群密集等不符合适航条件的敏感区域和场所,自动感应,通过电子围栏实现禁飞。
四、要加强无人机的相关宣传引导,相比于交规的深入人心,无人机的飞行规则还缺乏应有的存在感。无人机是否需要飞行执照,飞行要办哪些手续,向哪个部门申请……这些本应是基本常识,但不少玩家对相关内容知之甚少。对此,可以借鉴国外通过设计宣传单与产品包装“捆绑”等经验,加强宣传引导,助力无人机飞得更远、更稳、更安全。
(此信息被市政协办公厅《社情民意》专刊2017年第49期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