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恒大球员在白云机场打车被拒载事件在网络上引起较大反响。在广州,核心区域、特殊时段,部分出租车司机议价、拒载或要求拼车的情况并不鲜见,给广州市城市形象带来不良影响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在核心区域、特殊时段,运价正在失去对市场秩序的基础调节作用。
广州市对出租车运价实行政府定价,并将出租车运价列入听证目录,一旦听证通过,在相对长的一段时期内,全行业都实行固定的统一运价。此定价方式容易带来以下问题:
一是考虑成本因素多,需求因素少,容易造成企业缺乏压缩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的动力。
二是对空间、时间缺乏考虑,不能及时对市场变化作出响应,削弱了出租车提供服务的积极性,加剧了供需失衡。
三是价格与服务质量脱钩,不能促进市场优胜劣汰。在统一市场定价下,出租车企业和司机缺乏改善服务质量的动力,从而造成出租车行业整体服务质量不高。
不合理的运价体系造成企业不积极、司机不规矩、乘客不满意,引发一系列城市交通管理难题。为缓解出租车供需矛盾、营造有序的市场环境,建议我市建立运价动态调节机制,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设立空间围栏,提高核心区域起步价,提高公交、地铁等大载量交通工具使用率。在火车站、机场等大客流集中区域,出租车作为小载量的交通工具,并不是理想的疏运工具,适当提高该区域出租车起步价,一方面分流需求,引导大部分乘客采用大载量交通工具,另一方面有效匹配高级别的需求与服务,刺激司机积极性,降低拒载、议价可能。
二、设立时间围栏,提高夜间时段收费系数。对于夜间出租车服务,北京加收续租价20%,上海深圳加收全运价30%;广州的公交车夜班车也从日间的2块提高到3块。在夜班车停运后,作为夜间唯一营运的交通服务,广州的出租车应该在运价上作相应提高,鼓励司机满足市民夜间出行需求。
三、引导差异化定价,采用政府指导与企业自主定价相结合的方法,实行“运价备案制度”。在政府限价范围内,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定价,报政府备案,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提升服务,形成行业内部竞争机制,从而提高全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此信息被市政协办公厅《社情民意》专刊2017年第40期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