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于《大医精诚》中有言,医道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纵观历史,三国时,吴人董奉淡泊宁静,为人治病不受报酬,于治愈者但求几株杏树,数年后竟得杏树十万余株,蔚然成林,春来繁花似锦,百里飘香。大医者,当以“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为己任,“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如此方能德艺双馨,誉满杏林。
邱波正是这样一位以执着的医志、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书写从医之路的眼科医师。作为医务工作者,她精益求精如沐春风;作为学科带头人,她学风严谨硕果累累;作为研究生导师,她桃李天下青出于蓝。

仁术薪火相承
医生的邱波身上有太多头衔。广东省中医院眼科、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眼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眼科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优秀中医人才,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国家新药(中药)审评专家。
邱波在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眼底病、白内障及中医眼科病证规范化研究上的建树也是有目共睹。她参与了“视网膜色素变性、弱视、老年性黄斑变性”三个病种的中医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的制定,参加完成了“青光眼临床指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指南、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指南”的修订和临床实施工作,并促进眼科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指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她带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眼科不断发展壮大,2009年建设成为“广东省中医眼科重点学科”,2013年建设成为“国家中医眼科重点专科”,成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同时科室每年总手术量达5500余台。
她主编及参与编写《中医临床诊治?眼科专病》、《专科专病?中医眼科学》、《中医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常见眼病中医诊疗指南》、《中成药在眼科的合理应用》、《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中医五官科学》等12部著作,对中医眼科治疗方案的标准规范进行了系统的推广。在国内外专业性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
邱波获得的奖项更是不计其数,2014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工作者;2015年获首届“羊城好医生”称号;2013年获广东省首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优秀技术负责人;2015年获广州市先进工作者;2016年获“岭南名医”称号。
然而这些成绩都只是邱波作为医生的冰山一角,她更将“润物细无声”的柔情一面展现给了患者,许多病人都亲切地称她为漂亮主任。
邱波时时刻刻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为了减轻病人痛苦,找到对眼睛最适合的药物,医院所用的每一种眼药水她都先自己使用,每种眼药水用后的感觉和效果,她都非常了解,给病人用药时她会告诉病人使用后会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样的副作用。为了减轻病人负担,她还会对比同类药物的价格疗效,选择出最经济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于特别困难的病人,邱波还主动拿出部分科研基金给病人进行免费治疗,使患者不会因为没钱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曾经有位四川来的病人在邱波所在科室治疗,由于患者病情严重而且经济非常困难,经常以方便面作为主食,很少吃有营养的肉菜,手术后患者想吃些软的饭菜又没钱买,邱波得知后,不仅从家中带来饭菜给病人,还出钱让患者购买补品增加营养,带动科室所有医护人员也慷慨解囊。当患者准备回家时,邱波还帮他凑够路费。
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邱波不仅毫无保留地传授临床科研技术,她对待患者的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后辈医生。
仁心不忘初衷
邱波自2011年底当选为广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以来,一直铭记 “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出代表为人民,人民选我当代表,我为代表添光彩”的初衷和使命,时刻鞭策自己认真履职、发挥代表作用,为广州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进步建言献策。
她深入群众,积极参加所在人民街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组织的接待选民活动,面对面听取市民和医护工作人员的呼声,对他们在活动中反映的“看病排队等候时间过长”、“关于楼宇生活垃圾没人管理问题”、“养狗对居民带来的影响”、“患病老人异常行为”、“居家养老的问题”、“减轻医护人员加班时间过长”、“提高医护工作人员劳动报酬”等问题,分别以书面形式提交给相关部门,并得到及时反馈和解决。
在人大会议期间,邱波围绕“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针对改革政策、民生措施等相关问题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等共20多项,并参与了10多份代表联名建议。针对严肃惩治医闹,进一步深化医疗改革,改善医患关系,加强用水土壤食品安全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养老工作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并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2016年,邱波在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薪酬待遇、维护医疗队伍稳定的建议”。她呼吁人大常委会组织医疗专家、物价、人事、社保、卫生、媒体等多部门进行联合调研,深入三甲及基层医院实地考察,24小时跟踪观察医生护士的工作状态、工作环境以及工作面貌。认真听取基层医生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审定各项医疗收费的合理性,调整目前不合理的医疗收费结构,提高挂号、检查以及手术的收费,降低检验、CT、MR的收费。合理提高医务人员的工资薪酬,尤其是儿科医生的待遇。给予夜班和节假日值班的医生护士加班费补助。实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工同酬。同时希望人大常委会以立法的形式,强制医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休假。
邱波提出的很多建议都在国家深入推进的医疗事业改革中逐渐实现,她也一直坚信我们老百姓的生活都会越来越好。
2014年及2016年,邱波获得“人大明星代表”称号。2017年1月,邱波连任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邱波以她为民请命的济世情怀,继续身体力行着履职之路。
仁爱上善若水
2004年9月,邱波受时任民建广州市委主委冼若瑶的邀请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成为一名光荣的民建会员,在参政党这个更加广阔的平台上发挥社会服务的光和热。她说,人生道路遇到选择的时候,总是会受到身边领袖人物的吸引。
2007年4月,在民建中央赴贵州省黔西县扶贫考察活动期间,邱波参加了民建广州市委企业家联谊会组织的慰问小组开展的“送光明”活动,为当地贫困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并赠送药品,活动共计投入资金4万多元。
2014年,邱波通过调研了解到,广州市养老院内部分已经失明或视力模糊的白内障患者因经济或医疗条件的原因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不能重新回归社会。邱波义不容辞,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陈怀德、广东省富迪慈善基金会、广东省中医院联合启动了“关爱老人?重见光明——广州市贫困老年人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
该项目由省、市人大代表倡议并提供技术,医疗机构组织实施,慈善机构资助经费,分担贫困患者在医保之外自付部分的费用,从而实现患者手术费用的全免,是对公益慈善医疗模式的一种创新探索。
这种创新医疗模式不仅可以让城市贫困低保收入的老龄白内障患者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和先进技术,完成复明手术,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使整个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对推动医疗扶贫和慈善事业发展也具有可持续性。
2015年9月,邱波与天河区基层委员会会员共同出资,资助广东英德中学20多名贫困学生,为期三年。
邱波还坚持每年走向基层参加各种志愿者服务,包括义诊、咨询、手术、健康讲座、科普宣传等,同时也参加义务为贫困、外来务工人员送温暖活动。因会务工作表现突出,邱波被民建广州市委授予“2011-2015年度优秀会员”称号。

在邱波身上有一种为民鼓与呼的心劲,让人常常想到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从医三十年来,邱波始终牢记在心的是医生职责、会员职责、代表职责,一场场手术、一次次义诊、一份份提案无不映射出她对百姓患者的无限热爱,对社会医疗发展与民生改善的深切关注。
古今欲行医于天下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精其术。邱波禀承大医之精神,以先人为范,厚德怀仁,勤修医术,无愧医者仁心,无愧至精至诚。
(宣传处 贺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