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劲
2013年3月28日,原东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东山区东山区工作委员会主委卢沛贤(以下简称卢主委)因病经抢救无效,与我们与世长辞了。当噩耗传来,我顿时处于极度悲痛之中。4月1日,我和民建市委会中层干部、原民建东山区工作委员会(现为越秀区基层委员会)部分会员、原东山区工商联的干部一起参加了卢主委的告别仪式,向卢主委作最后的告别。我在参加卢主委告别仪式时,除赠送花圈以作悼念外,过几天就是清明节,还委托其亲属在清明节的时候,送上我祭奠之意。
我作为在民建东山区工委工作了八年的一名驻区干部,在悲痛之余,特撰写此文,以追忆我所敬重的卢主委。
谆谆教诲 受益良多
1988年12月底,民建广州市委(以下简称市民建)领导班子经研究,决定安排我到民建东山区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东山区工委)工作。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市民建派驻东山区、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等四个旧城区的区工作委员会的驻区干部是全天在区工作。我接受组织安排后,是当时的组织处处长赖汉球同志〔后任副秘书长(正处级)〕亲自带我到中山三路11号东山区工委报到,卢主委、何锦池副主委和刚从广州市工商联退休的干部梁文同志亲自接待我们,热情向我详细介绍了东山区工委的有关情况。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当时市民建和市工商联联合办公,简称为市两会。1984年底我到市民建工作的第一天,在组织处和梁文一起工作了2年,当时年轻干部都称他为“文叔”,我也不例外。现在文叔退休后,继续在东山区两会发挥作用,我不仅可以向卢主委、何锦池副主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又可以向文叔请教,真是一举两得。
卢主委介绍说:东山区工委原有三个支部,均为退休支部。随着民建工作的开展,我区也相应发展了一些新会员,他们逐步从退休支部中转移出来,先后成立了工业支部、综合支部,我的支部关系在东山区综合支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东山区工商联成立了自办企业――建东公司,有5名会员,也成立一个支部,叫建东支部。由于东山区工委的会员年龄较大,没有专职干部,何锦池、梁文都是退休后协助区工委工作,你的到来,增强了东山区区工委的工作力量,希望你协助他们开展区民建工作,发挥年轻干部的积极作用,为东山区民建多做工作。我在区工商联有较多的工作,民建日常工作就靠你们,有主要工作或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工作,我会积极参与。你有何想法和工作有困难,请告诉我们,我们会尽量解决。这是我第一次与卢主委相识,亲耳聆听了卢主委勉励话语。他的这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民建工作开创自己特色
我驻东山区工委工作之后,在何副主委和文叔领导下,开始参与民建东山区区工委和各支部工作,逐步熟悉区各方面情况,与会员一起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东山区民建、工商联有一个特色的学习制度,就是老会员中的骨干力量,在卢主委、潘许会长领导下,坚持开展中心组学习,每周一次,主要是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骨干们通过中心组学习,先领会了党的政策,然后在支部组织生活时,带动民建、工商联会员进行学习,从而收到良好效果。我积极参加两会中心组学习和民建支部的组织生活,从中同时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理论水平。通过学习,我逐步熟悉了会员,为开展会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便于研究民建工作,布置工作任务,东山区工委制定一项工作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工委(扩大)会议。为方便退休支部正副主任参加工委会议,时间安排在每月第一个星期六中心组学习结束之后接着召开。由于时间安排恰当,每次东山区工委会议出勤率较高,卢主委非常重视东山区工委会议,按时出席会议,还和大家一起研究民建工作,以利于作出最好的决定,为推动民建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实施,中共中央1989(14)号文的公布实施,东山区工委会员结构亦发生了变化,发展一部分在职会员,有工业企业和商贸行业的会员,这些在职会员与退休支部会员一起参加活动不大适合,在这种情况下,经民建市委同意,区工委除保持原有退休支部外,开始成立在职会员的支部。我到区工委工作时,已经成立了工业、综合支部等。卢主委也从延安三支部(后广州市路名更改,延安三支部改为东华支部)调整到综合支部。综合支部主要有从事商业工作为主体组成的会员支部。卢主委按时参加综合支部组织生活,还在支部主任莫帼英(后移居美国)带领下,去花都与民建花都支部进行交流,参观花都会员开办的企业。

次年还去增城市,与民建增城支部交流,得到民建增城支部的热情接待。我到区工作时,工业支部是成立不久的支部,支部成员主要由区属工业企业的厂长、经理组成,有近20名会员。卢主委经常关心该支部活动情况,通过工委会议或工业支部活动,经常与该支部会员交流,关心会员的企业成长,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尤其是每年东山区召开人大、政协会议期间,鼓励会员围绕东山区政府工作进行参政议政,提出高质量的提(议)案。在东山区政协会议上由民建工委作大会发言时,提早做好发言材料的准备工作,确定发言人,卢主委提议尽量安排年轻会员发言,让他们得到锻炼。由于准备充分,使到大会发言获得东山区政协好评。
东山区工委按照市委会和区委统战部的安排,每月及时整理东山区工委当月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向民建市委和中共东山区委统战部汇报。我未到东山区工作时,是由梁文同志负责整理上报,我到东山区工作之后,这项工作由我负责完成,经卢主委、何锦池副主委或梁文审核后报出。这项工作始终没有中断,受到民建市委会和中共东山区委统战部的好评。
卢主委非常重视民建骨干会员的培养,1992年民建广州市委换届前后,他向市委会和东山区委统战部提出,东山区工委已经发展了一定数量的新鲜血液,有代表性会员也有了,建议从培养接班人的角度,对东山区工委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我愿辞去区工委主委一职。由工业支部会员黄球振担任主委。1992年,民建广州市委换届之后,黄球振会员当选为市委委员。接着将对东山区工委班子进行调整,黄球振会员是最佳的主委人选。正在此时,由于黄球振同志因工作上原因,不再适宜担任东山区工委主委一职,经市委会研究,决定由卢沛贤同志继续担任新一届东山区工委主委,任期5年。卢沛贤担任主委后,在做好民建工作同时,继续物色民建主委的接班人。1997年5月,民建广州市委换届之后,丁培兴担任了东山区工委主委,卢主委功成身退,为民建培养接班人起到了以身作则的积极作用。

卢主委于1987年8月出席了民建广州市委会员代表会议,与参加会议的代表投票选举了卢子芩同志为民建主任委员。1988~1997年光荣当选民建广州市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会议。在1987年8月民建广州市委会员代表会议和1988年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卢沛贤同志当选为市委委员。
精力充沛做好本职工作,会务工作创新显贤能
卢主委在调到东山区工商联之前,长期在粮食系统工作。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但粮食经营还是国家统购统销的主要商品。卢主委担任了中山四路粮店经理。他发挥自己经营粮食业务的专长,在不违背国家政策前提下,积极开拓粮食市场,充分发挥善于经营的特长,几年间在他行之有效的管理下,粮店从亏损走向赢利,成为广州市规模最大信誉最好的粮店之一,一九八三年被评为广州市的先进单位。也就在那一年,他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州的优秀代表,他是继1956年作为青年工商界代表到北京,在中南海受到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后,时隔27年后又来到了北京,在人民大会堂他受到了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迎来了政治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
由于统战工作需要,1984年他调任到东山区工商联工作,担任专职副会长,主要分管工商联会员和经济服务工作。东山区工商联按照会章规定,可以自办经济实体。东山区工商联恢复活动初期,就开设了建东服务公司,从事日用百货、针纺织品、文化用品、家用电器、五金工具、建筑五金、茶叶、食品销售,经济贸易、引进外资、技术咨询等服务,法人代表就是为卢主委。建东公司在东山区工商联和卢主委带领下,依靠全体员工努力,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在80~90年代,建东公司经营效益最好的产品是佳丽公司的神奇药碧和全国各地生产的各类茶叶。建东公司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为东山区工商联筹措了一定经费。民建建东支部吕础坚会员担任建东公司总经理、刘照会员任建东公司副总经理、彭伯英、邹珠等会员是业务骨干。邹珠会员主要负责粮油业务,在卢主委支持下,取得良好业绩。东山区民建、工商联设有经济咨询服务部,在引进外资、技术咨询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获得市民建、工商联的表彰。
90年代初,东山区工商联会长潘许获准赴香港定居,潘会长申请辞去东山区工商联会长职务。东山区工商联同意潘许同志辞去东山区工商联会长职务。1992年,东山区工商联召开换届大会。在大会上,卢沛贤同志当选为东山区工商联会长,这年他正好60岁。他当选会长之后,对东山区民建、工商联的同志坦然说:我肩上的担子必然会更重,但我坚信在东山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按照1991年中共中央关于做好新时期工商联工作的文件精神,在广大会员帮助下,将本职工作做好,不辜负党和政府的期望,使东山区工商联工作取得更大成绩。卢会长(主委)上任区工商联会长后,为凝聚广大会员的力量,在开展会务工作中不断创新。在原有同业会基础上,成立了多个同业商会组织,包括百货、饮食、制衣、烧腊、副食等行业商会。各个商会根据各自特点开展活动。东山区百货业同业会是东山区工商联成立较早的同业商会。90年代开始,东山区百货业同业会在节假日时候,先后在中山四路广州图书馆、东山区铁路文化宫广场、农林下路等地多次举办服务集市活动,为市民购物有利条件,也为同业会会员提供了销售渠道,创造了良好效益。卢会长(主委)不管工作多忙,都会安排时间到服务集市研究工作和了解集市经营情况。其中1991年3月,民建东山区工委、工商联、东山区百货业同业会在东山区铁路文化宫广场举行了“学雷锋服务集市”,卢会长(主委)到现场了“学雷锋服务集市”情况,表扬会员积极参与这次行动。东山区百货业同业会与澳门百货办馆业商会是友好商会,长期保持密切联系。每逢东山区百货业同业会举行换届大会或大型周年志庆活动,澳门百货办馆业商会的会长都前来祝贺。1994年11月,澳门百货办馆业商会隆重举行澳门百货办馆业商会成立35周年志庆活动,卢会长(主委)、秦淑千驻会副会长、邵建明副会长(现任广州市工商联副主席、越秀区工商联主席)亲自带领东山区工商联、百货业同业会成员参加澳门百货办馆业商会成立35周年志庆活动,我也有幸跟随工商联参加了这次出访活动,通过参加庆典活动,结识了不少澳门朋友,也加深了与东山区工商联会员的联系。

东山区饮食同业会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美食评比活动,对优胜者予以奖励。东山区制衣业同业会由林淑蓓(民建会员)担任会长,主要开展同业技术交流等业务。1993年年初,东山区工商联筹建成立民营企业商会。经过半年筹备,于同年8月,正式成立东山区民营企业商会,卢会长(主委)出席成立大会,代表东山区工商联对东山区民营企业商会成立和海印集团总裁邵建明当选东山区第一届民营企业商会会长和区民建会员杨达权、李健富、陈伟新等当选东山区第一届民营企业商会副会长表示热烈的祝贺。东山区民营企业商会成立后,卢主委非常关心该商会工作,经常与邵建明会长商量商会工作。商会成立后,加强与东山区委、区政府的联系,反映民营企业经营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争取党政部门的联系。每年八一建军节,东山区民营企业商会都组织会员开展拥军活动,加强与人民子弟兵的联系,并为部队送去节日慰问品。东山区工商联利用自己优势,积极为会员搭台唱戏。如与东山区委、区政府联合召开座谈会,由区委、区政府领导与民营企业、个体户会员进行座谈,听取会员们反映的经营情况和存在困难,协助他们排忧解难。如会员反映民营企业员工因公司业务前往深圳、珠海,不能办理边防证,影响业务开展;会员反映民营企业自有汽车年审存在困难的问题,区委领导表示边防证、汽车年审等业务可由东山区工商联协助办理。

全力以赴兴建东山区工商联大厦
东山区工商联会址50年代兴建的,是一座只有二层楼的旧建筑。在文革期间,东山区文化局在工商联大院兴建了一栋4层多高的办公楼,建东公司则是在中山三路11号临街兴建铺位和仓库。卢会长(主委)当选工商联会长之年,正值改革开放设计师邓小平再次南巡,提出了坚持改革开放理论,为推动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带来了强劲的东风。在这有利形势下,卢会长(主委)开始筹划工商联的发展大计。为了使到东山区工商联发挥商会的重要作用,对外树立民间商会良好形象,对内为会员服务提供良好办公环境和优质服务,决定在原址上兴建东山区工商联大厦。在筹建东山区工商联大厦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卢会长(主委)在中共东山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与东山区文化局商谈其办公楼搬迁事项,获得该局的理解,顺利搬出。与此同时,东山区工商联和卢主委,力争上级组织--广州市工商联的大力支持,理顺了东山区工商联大厦建成后的产权归东山区工商联所有。在产权归属问题解决后,接着遇到最大的难题是建设资金问题。兴建东山区工商联大厦资金全部需要自筹,政府没有一分钱的资金投入。在这种情况下,东山区工商联成立了广州市东山工商联发展公司,该公司主要经营房地产经营、咨询,信息服务等。卢会长(主委)担任法人代表。卢会长(主委)提出该公司成立后,通过2种途径筹集资金。首先借助工商联声誉,与有关单位签订租赁合同,采取先收取租金形式后提供物业使用权的方式进行筹款,当时与工商银行等单位签订了60年租用合同;第二是发动会员进行集资,工商联向民建、工商联会员发出倡议后,得到广大会员的热烈响应,会员有多少资金就支持多少资金。通过以上方式,为工商联大厦兴建筹集了第一笔建设资金。这笔资金对于工程如期开工非常重要。此后,卢会长(主委)带领他的团队继续筹措建设资金。资金得到初步解决后,工商联大厦兴建还遇到一个较大的问题。当时,东山区工商联建工商联大厦的计划兴建一座14层的办公大楼。在向东山区规划局申请建设规划时,东山区规划局明确表示,我们只有批准建设10层大楼的权限, 10层以上由市规划局审批。为尽快将工商联大厦早日动工和建成,按照与工商银行签订的3年必须提供场地使用的合同,还为减轻资金还贷压力,卢沛贤会长(主委)征求各方面意见后,决定将工商联大厦先建10层,但地基按14层建筑标准打下基础,为将来向市规划局申请加建奠定基础。卢会长(主委)非常重视工商联大厦的质量,他每天深入工地了解情况,还出资聘请了2位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对大厦工程施工和质量进行监督和把关。在卢会长(主委)和他团队努力下,经过将近3年时间的兴建,一座崭新的工商联大厦落成投入使用。东山区工商联大厦落成后,卢会长(主委)邀请海内外华人友好商会(简称友好商会) 首届(1994-1997年度)秘书长、香港观塘商会会长杨孙西先生题写了“东山工商联大厦”的名称。卢会长(主委)以东山区工商联会长身份在这个时候参加海内外华人友好商会(简称友好商会),成为其会员。
自从东山区工商联大厦建成后,工商联搬到大厦10楼办公。大大改善了工商联和各个同业会办公条件,为工商联开展会务工作奠定很好的基础。卢会长(主委)在改善了工商联办公条件的同时,同样没有忘记民建东山区工委。他提出:工商联已建成新大厦,区民建和工商联长期合作,我们为民建无偿提供办公地方,民建同样安排在大厦10楼办公。民建使用会议室与工商联享受同等待遇,民建干部吃饭问题与区工商联干部一样,在工商联饭堂搭食。此项措施得到东山区工商联的大力支持。我是第一个享受东山区工商联饭堂搭食待遇的民建干部,结束了我长达五年的午餐在外单位搭食的历史。别小看这午餐待遇,因为它使到民建干部避免了奔波,在办公室就可以解决午餐问题,使到干部更好地为区民建工作。此后驻东山区工委干部都享受这项待遇,直到民建市委不派干部驻区工作后而结束。
由于得到工商联大力支持,民建东山区工委开展会务工作、支部开展活动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民建东山区工委和会员在开展活动时,都非常感谢东山区工商联的大力支持,与工商联的关系更加密切。
东山区工商联大厦建成之后,卢会长(主委)并没有安于现状,他在关心工商联全面工作的同时,又在筹划东山区工商联大厦加建项目。1997年东山区工商联换届之后,东山区工商联大厦加建工程摆上重要日程上。这次加建,是在不搬迁的情况下加建,难度更大。为了避免加建工程对客户安全和繁华中山路的交通影响降到最低,卢会长(主委)和他的团队将加建防护方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做出最佳设计方案。在整个施工工程中,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使到工程如期完工。工商联大厦加建工程完成后,卢会长(主委)亲笔为书写了“东山工商联大厦”个大字,镶嵌于东山区工商联大厦最显著位置上,非常引人注目。……
2012年10月12日,中共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党组、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在庆祝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成立60周年之际发出文件,对工商联会务工作成绩显著的会员进行表彰。其中一个奖项是授予 卢沛贤 会员——杰出会务贡献奖,这是市工商联对他为工商联工作做出重大贡献而颁发的最高荣誉奖,也是他最后一次获得市工商联的表彰。该次获得杰出会务贡献奖的32人之中除卢会长(主委)外,还有(按姓氏笔划排序)关炳如、刘维嘉、何华安、何炳、周宝芬、黄文仔、潘许、黎幸宜等9名民建会员。
我的入会第一介绍人
我在民建市委工作6年之后,由于超龄而退出中国共青团组织。1992年秋,我申请参加民建组织。我当时在东山区工委工作,于是请示卢主委,是否愿意做我加入民建的介绍人,卢主委很爽快地答应我,并在我的入会申请书介绍人意见一栏中写到:“刘劲同志年轻有为,多年来为东山区工委开展工作有一定成绩。请批准入会。介绍人卢沛贤,1992年10月16日。卢主委为我入会的第一介绍人。按会章规定:加入民建需要二名介绍人,我想到自己是属于办公室管理,于是请时任办公室主任的朱洁华同志作为我入会的第二介绍人。我加入民建组织后,更加热爱民建组织,经常想办法将自己工作做好。1994年,市委会机关进行部门人员调整,时任经济服务处(参政议政处前身)处长梁向红征求我的意见,希望我到经济服务处工作,我回复梁处长,我当时回答在东山区工委工作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也可以为区做更多的工作。梁处长听了我的意见后,没有在市委会提出要我到经济服务处工作的请求。
1992年,我向东山区工商联领导卢会长(主委)、秦淑千副会长(专职驻会副会长)提出:我在东山区工委工作已经有几年时间,由于区民建、区工商联关系密切,按照工商联章程,参加工商联可以企业名义加入成为团体会员、也可以个人名义参加为个人会员。为便于开展工作,我想加入东山区工商联,成为个人会员,望得到批准。卢会长(主委)和秦淑千副会长商量后,同意我以个人身份加入工商联。负责办理入会手续的朱文胜同志,发给我一份入会申请表进行填写。我交回申请表后,东山区工商联同意我的入会申请,成为工商联个人会员,并发给我一本封面印着中国工商业联合会会员证,内页为批准单位东山区工商联,我至今依然保留了这个会员证。广州市东山区和越秀区合并之后,东山区工商联已经合并到越秀区工商联,我更加珍惜这个会员证。我参加工商联组织后,在做好民建工作基础上,主动协助区工商联工作,工商联安排做什么工作,我都接受安排。同时做好各项工作和活动后的宣传工作,向市工商联《广州工商》会刊和公开发行的现代企业家报、美食导报等报纸投稿,起到了宣传东山区工商联的积极作用。
宝刀未老为民建工作继续多做贡献
卢主委从本职工作退休后,他的继续关心民建的工作,积极参加民建的活动,他说:我作为一名民建会员,我虽然从本职岗位上退休了,但我作为民建会员的心并没有退休。他积极参加东山区市委、区工委和综合支部的活动。2005年,按照广州市行政区域的合并调整,民建市委将东山区工委和越秀区工委进行合并,以越秀区工委作为合并后的组织开展活动,原东山区工委民建会员转入越秀区工委会,成为越秀区会员。卢主委组织关系转入越秀区退休二支部,他依然热爱越秀区民建组织的各项活动。2009年和2011年,他连续当选越秀区退休二支部支部委员。他过去担任区级组织的主委,现在只担任一个支部的支委,他从不计较,而且非常愿意能为民建支部多做工作。每年重阳节前后,民建广州市委都举办全体老会员敬老茶话会。卢主委经常参加敬老茶话会,与老同志欢聚一堂,共度佳节。
2011年春节前,民建市委会邀请广州电视台好桥架势堂节目组前来拍摄迎春书画挥毫活动,民建书画界会员积极参与这次活动。已经80岁高龄的卢主委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即席挥毫,书写了多幅书法作品赠送民建和会员,我也有幸获得卢主委的佳作。

尾声
1989年,我因为到东山区工委工作,有幸认识了卢主委,并在他领导下的基层工作了8年时间,学到了许多知识,尤其是卢主委的做人做事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屈指一数,到2013年,我和卢主委在民建这个大家庭,已经相识了24年。24年来,我们经常保持联系,在卢主委面前,我始终是晚辈,只要在民建活动中只要见到卢主委,我都和他聊天,请他指点我。到了今年3月,当听到卢主委与世长辞的噩耗,我怀着悲痛的心情,参加了他的告别仪式,向这位83岁高龄的慈祥老人作最后的告别,我将铭记您的教导,尽自己力量将本职工作做好。卢沛贤主委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