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花香万里。胡爱东,一个普通而又鲜为人知的名字,当与广州设计港联系在一起时,就不普通了。广州设计港渗透着胡爱东的心血,是他在荔湾区经济发展局工作时创造性地从策划、落实到最终产生效益和影响力的一个杰作。回顾胡爱东40年的人生历程,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也没有可歌可泣的诗篇,却是充满脚踏实地的勤奋、务实、进取,热爱事业、热爱生活有作为于人民的典范。
一、迈出人生第一步
胡爱东1965年3月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一个干部家庭。1981年16岁的胡爱东考上了湖南省高等纺织工业专科学校学习,1984年大专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湘潭市毛纺织厂从事技术工作。实践让他清醒地认识到,人要不断地提高与充实自己才能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因此胡爱东以优异成绩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攻读硕士。1991年,胡爱东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一年在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担任教师。1992年9月至1998年5月在广东省乡镇企业科技开发中心、广东省乡镇企业干部培训中心工作,任副科长。1998年6月进入广州市荔湾区科技局任综合管理科科长。
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的胡爱东,给人第一感观是文质彬彬,书生气较足。然而透过镜片看着他那双闪着坚韧与智慧光芒的眼睛,以及他待人接物的真诚,分析问题的细致,交谈时声音洪亮更体现出他最真实的另一面:他是一个努力拼搏奋发向上,敢于超越自我攀登理想境界的佼佼者。工作与生活的历练培养了胡爱东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性格特点。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胡爱东与人合作的《广东省重点产业技术现代化研究报告》获1995年度广东省科委重点软科学课题奖,与人合作的《荔湾区玻璃加工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报告》获1998年度荔湾区软科学课题奖。胡爱东在人生旅途上迈出可喜的一步。
二、走马上任显身手
春暖花又开。2000年是胡爱东一个不平凡之年。这年的7月,胡爱东光荣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同年12月,胡爱东接受更大的挑战,参加了广东省惠州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副处级干部的考核。凭着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胡爱东发挥自己的才能以及良好的开拓创新思维,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进入惠州市科技局领导班子,担任副局长职务。
在惠州市科技局,他先后主持了多项大型科技与经济综合调研课题和相关政策的制订,全省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会惠州市展区的筹备与布展、知识产权的宣传普及等工作。2001年,胡爱东在惠州市科技局发起并与市有关职能部门共同组织了惠州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课题调研。调研选取了惠州市几大企业集团、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部分区(县)工业企业和乡镇企业为对象,以书面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掌握不同类型和层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并结合惠州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社会信息化的总体情况,分析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就推进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和措施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此次调研成果得到广东省信息化工作检查组的肯定。胡爱东还先后在《惠州经济》和《惠州研究》刊物上发表了《以信息化带动和提升工业化,实现惠州跨越式发展》和《惠州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等文章。胡爱东还借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派员检查惠州市贯彻落实省有关科技工作的政策文件执行情况和省政协到惠州市调研科技工作的机会,阐述观点和提出建议,多项内容都被采用到惠州市向广东省的正式书面汇报材料中。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胡爱东经常带领科技局工作人员深入调查研究,并亲自起草了《珠江三角洲惠州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划之高新技术产业专题规划》和《惠州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情况汇报》等材料。其中,胡爱东草拟的《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发展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供惠州市委七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讨论,并获得通过。随后中共惠州市委将若干意见以〔2001〕38号文件正式下发。
胡爱东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在科技局分管知识产权工作后,带领知识产权科的同志前往广州市、深圳市等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取经回来后,发动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组织有关人员撰写了《惠州市知识产权现状的思考》,文章分析了惠州的有利形势,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并为今后惠州市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应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制定了实施措施。
胡爱东深深地认识到:经过公选,职位升了,角色变了,从具体执行者变为指挥者和决策参与者,自己要更好地转变思维、融入新的角色,按照省委副书记刘凤仪同志对公选干部要求的那样,真正过好“接受、认可、拥护”这三关。通过在惠州市科技局工作的一年半时间,他严格要求自己,也完全做到了创新思维,务实工作。
三、事业开拓建新功
花香满园春。2002年6月,胡爱东同志因工作调动回到荔湾区科技局任副局长。次年1月,由科技局调到荔湾区新调整组建的区经济发展局(后改名为经济贸易局)工作,任副局长。分管经发科、经协办,联系工区管委会办公室。一干就是3年。
胡爱东在区经发局工作期间,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敢于负责任,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大胆开展工作。在2003年,为推进大坦沙科技产业园的建设,胡爱东带领区经发局经发科和工区管委会办公室的同志积极主动地做好前期的组织协调、规划制定工作。并针对性地推出走“统一规划、有序建设、协调管理、多元投资、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开发路子。为抓好观念的转变,以观念更新促进开发建设,在2003年初,由经发局牵头,胡爱东带队组织了荔湾区桥中街、河沙村、坦尾村、区规划局、区环保局等单位的25位负责人员,考察了上海都市工业园区建设,使大家对新型工业的发展态势有了新的认识,坚定了改造大坦沙北部旧厂房,开发建设科技产业园,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发展后劲的信念。从上海考察返回广州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胡爱东即深入大坦沙岛北,与街道、村委的同志一起考察确定原为一块菜地的大坦沙科技产业示范园区的选址,提出率先建设“示范园区”,由点及面,逐步铺开地进行园区开发的设想,得到荔湾区领导和经发局主要领导的认可。示范性的园区要有示范性的企业。经广泛接触并最终将招商焦点锁定在广州数控设备厂后,胡爱东多次与经发局经发科、工区管委会办公室的同志一起去该厂介绍大坦沙开发的规划和建设情况,并诚邀其领导成员来岛考察,最终配合荔湾区副区长和经发局局长做通了该厂负责人的工作,顺利签署意向书。
在荔湾区的经济发展中,广州设计港是胡爱东工作生涯中的一大亮点,是他最值得骄傲的业绩。广州设计港是由荔湾区经贸局与广州市工业设计促进会共同承办的面向海内外、集聚各门类设计行业的设计产业园区。也正是胡爱东在2003年创造性地提出创建“广州设计港”之构想,并付诸实施。在2003年6月30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签署,并于2004年1月1日生效,胡爱东敏锐地发觉CEPA协议为荔湾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头脑型产业带来契机。他认为,从荔湾的区情、区位特点来看,要发挥广州市中心城区、特别是“西联”桥头堡的辐射作用,有不少适合都市发展的产业服务业业态,特别是设计行业,在荔湾区发展大有可为。胡爱东随即提出“利用我区空置场地,发展楼宇经济,集聚包括香港设计企业在内的设计行业”,建设广州工业设计中心的设想,该文在《荔湾调研》[2003]第9期发表。后来更名为“广州设计港”。在文中,胡爱东指出建设广州设计港的意义体现在: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集聚高消费群体,提高本地消费层次和购买能力,促进商贸业发展;引领时尚,提升文化品位;展现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旅游业的特色景点;提高荔湾知名度,打造荔湾南派设计之都的对外形象。利用产业链招商,通过跨越式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实力壮大。
为做好广州设计港的建设,在2004年,胡爱东带领部下精心地进行招商策划,并一起去各类博览会派发招商资料。上门拜访重点招商对象,做推介工作。经过努力,广州设计港按功能分区已建设包括:1、总部发展区(荔湾科工贸园);2、设计示范区;3、设计展示区,包括新景城座、彩虹座、金鼎产业园、动感工作室;4、广州工业设计国际交流中心;5、岭南广告湾。至今,在广州设计港“总部发展区(荔湾科工贸园)”有艺铖美术设计、城筑设计、博亚展览集团、广南科技公司、创意服装设计、兴华建筑设计等30多家各类企业入驻发展;在广州设计港示范区已有香港传艺设计中心、香港雨田设计中心、香港雷葆设计中心、拓力方案制作中心、和马室内设计、雅真展示设计、心动信息咨询公司等10多家设计类企业进入;在设计展示区的“彩虹座”已有河海大学设计院广州分院、广州市拓博科技公司产品研发中心及台湾地区的饰品设计公司等多家设计及研发类企业入驻,近期还将有香港、澳门和国内其他公司陆续入驻;在位于沙面的广州工业设计国际交流中心,经过胡爱东等的多番上门努力,介绍在国际大都市广州设立公司的重要性和意义,终于在2005年上半年顺利引进了总部位于佛山的外资企业大业工业设计公司。该公司确立把公司建成“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产品与技术的桥梁”的目标思路非常清晰。而这一思路正是胡爱东他们勤奋工作的结晶,它为该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市场,目前已有中山大学及广州市轻工集团等多家单位和企业在与该公司接触商谈合作事宜。打造广州设计港正也与国家、广东省关于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思路完全吻合。由于广州设计港的成功示范,并通过民建广州市委向广州市政协大会提交提案建议大力发展广州设计产业,这一思路被市领导采纳,《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已将加快发展设计等生产服务业列入其中。他成功策划的项目还有广州荔溪咨询服务园等。
正是由于胡爱东在建设广州设计港的突出贡献,在2004年11月,胡爱东作为广州工业设计促进会的代表,参加了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的亚太设计网年会。这届年会是继2003年为纪念亚太设计网成立十周年在日本举办的首届年会后,亚洲设计界合作和交流的又一次年会,是广州工业设计促进会于2003年正式加入亚太设计网后,首次派员参加。胡爱东在代表广州工业设计促进会作大会发言时,用流利的英语介绍了广州工业设计促进会近年来,通过对外交流考察、学习研讨、专题讲座、设计作品展、设计沙龙、创办刊物、大学生设计竞赛、创建广州设计港等方式大力促进广州设计,特别是工业设计行业发展的相关举措。由于不少与会代表尚未到过广州,胡爱东在会上也介绍了广东省、广州市及荔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及对设计市场需求日趋扩大的良好形势,并向大会提出可考虑将已成功举办两届的广州地区大专院校工业设计竞赛予以扩展提升为“亚太大专院校工业设计竞赛”的建议。其他国家的与会代表都为没有任何留学经验而操如此流利英语做大会发言的他而感到震惊。如今,新荔湾区为胡爱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更广阔的天空,着眼于整合新荔湾的资源,协调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胡爱东提出了“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堪称新荔湾实施“商旅带动、产业升级、科教强区、环境优化”四大战略点睛之笔的战略思路。提出了“北港、南湾、西岛、中园”及沿江创意产业带的创意产业谋划。他将会赢取的更大的战略成果。
四、民建舞台放光彩
春风吹得满园绿。胡爱东在本职工作中成绩优秀,在民建的会务工作中也表现突出。自2000年7月加入民建后,2002年9月,经民建广州市第十三届二次常委会议批准,胡爱东被任命为民建荔湾区第十三届工作委员会主委,当时,胡爱东年仅38岁,是历史上最年轻、学历最高的民建区工委主委。由于胡爱东具有相当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分析力,2005年市委参政议政工作处专门聘请胡爱东担任市委课题评审组成员,为各专委会、基层组织和会员个人等向市委申报的课题进行审查和把关。
胡爱东作为工委主委主持区工委全面工作后,区工委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进步。胡爱东认为,作为民主党派,良好形象是非常重要的,而能够体现良好形象的最重要方面就是高水准、高素质的参政议政。因此他特别重视工委的参政议政工作。胡爱东自身素质较高,又在区政府的职能部门工作,对参政议政有相当的敏锐性和观察力,有利于知情出力。他擅长结合本职工作来参政议政,能透过问题的表面现象抓住问题的实质,透彻地反映社情民意撰写提案。他执笔的《加强规划,促进荔湾区写字楼经济良性发展》(2003年工委集体提案)和《关于加快广州设计港建设的建议》(2004年工委集体提案)均被荔湾区政协评为优秀提案。特别是其中的《关于加快广州设计港建设的建议》提案得到区政府的重视,建议被采用落实。该提案提出的“借CEPA机遇建设计港、设广告湾”的建议被荔湾区政府推荐给2004年“穗港经贸洽谈会”统一招商。设计港与香港传艺中心签署的《共同推进广州设计港建设的协议》成为代表荔湾区唯一入选的市主会场签约项目。2004年区工委还同时通过市委会在广州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关于创建广州设计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辐射作用的建议”,亦得到了市政府重视。当时的《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等媒体以广州设计港雏形现周门为题先后予以报道。至今,广州设计港已经建设,据了解已经吸引了数十家设计公司进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在2005年3月荔湾区两会期间,《南方日报》“关注区级两会版面”以“荔湾区政府采纳政协委员提案,建‘设计港’盘活老厂区”为题作了跟踪报道。由于参政议政工作表现突出,胡爱东本人亦被区政协评为“优秀政协委员”。在2005年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胡爱东根据市委的相关调研报告整理出的区政协大会发言《加快建设沙面文化岛,打造荔湾旅游金名片》,亦受到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认为是区八个民主党派中最突出最有分量的大会发言。
2003至2005年,在胡爱东主委的领导下,区工委每年在区政协大会均提交一篇影响较大的大会发言和四篇集体提案,提案质量高、操作性强,年年都有提案被区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受到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区工委的参政议政工作在区八个党派中可谓一支独秀,成绩突出。
在胡爱东的领导下,区工委的组织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面貌亦焕然一新。2004和2005年区工委发展成员均超10人。2004年,工委两个在职支部先后换届,一批年富力强的高素质的会员进入支部委员会,支部的凝聚力和活力明显增加,支部工作成绩喜人。工业支部2005年还被作为市委两个全国先进支部候选之一推选给省委会。2005年上半年,区工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对9个老会员支部进行了调整,合并成3个支部,支委会也顺利选出,这对加强区工委老会员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老会员也非常满意。
辛勤的耕耘结出丰硕之果,在成绩与荣誉面前胡爱东依然保持着谦虚谨慎,以要做得更好的姿态迎接未来。提倡创新、追求创新的时代,给以策划和创新为专长的胡爱东提供了一个更能发挥才智的契机;新荔湾,给了他更为广阔的空间;2005年2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给了他更大的舞台和动力。在多姿多彩的明天,胡爱东一定会用他的聪明才智演奏出更为动人响亮、更为高昂、更有价值的人生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