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首 页 新闻中心 民建知识 组织建设 宣传理论 民建先贤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会内监督
机关建设 基层快递 联 谊 会 专 委 会 会员风采 作品园地 民建历史 热点专题 基层组织
站内检索: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新闻中心
 民建广州市委员会召开常委会议学习贯彻习近...
 [图文]民建广州市委会赴毕节、安顺开展帮...
 天河区基层委召开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番禺区基层委、企联会番禺分会赴贵州省开展...
 天河区基层委召开2025年度第二次基层委...
 [图文]市委会赴云浮温氏食品集团调研
 市委会理论文化宣传委参观白鹅潭大湾区艺术...
 民建企业家共创训练营:共探AI时代的企业...
 凝聚共识建诤言 汇聚合力促发展 黄埔区基...
友情链接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记前民建东山区主委卢沛贤
发布时间:2009-06-29 15:48:00  来源:本单位

踏入九月,挥别灼热的盛夏,迎来清爽的初秋。一个和风丽日、弥漫着阵阵凉意的早晨,我们东山区民建工委一行三人相约在繁华喧嚣的农林路,一起去拜见一位有着不凡经历,一生和东山区非公经济发展连着千丝万缕的民建老前辈,前东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民建主委,区工商联会长卢沛贤。

在一座新落成酒家的别致的厢房里,我们见到了早已等候的卢老。今年七十有二的他,虽早已退休多年,却没有给人苍老的感觉,花白的头发似乎隐示了他曾经的沧桑,目光中仍透露着坚毅与不折不挠,举手投足不失昔日的风采;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言语中没有太多的炫耀和抱怨,更多的是对祖国繁荣、国泰民安的欣慰。

卢老作为一个老广州、老东山,祖上几代都是地道的商人,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祖国从旧社会到新中国的巨大变化,也见证了东山区非公经济发展从落后到繁荣的历史,用他的话说,生于斯,长于斯,几经挫折仍不失坚定的信念,始终坚信共产党的领导。五十年代初期,和所有的热血青年一样,怀着对祖国无比热爱的他便积极投入到私营经济改造中去,坚决地执行公私合营的政策。一九五四年,年仅二十二岁的他已经是区青年工商会的领头人,同年他作为积极分子列席了东山区人民代表大会,展示了他积极参政,为广大工商业者服务的热情。一九五六年是他一生中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成了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一员,已是区人大代表的他被评为全国青年工商联积极分子,同年三月,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是值得他一生无比自豪与荣耀的难忘时刻,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在今后的人生中始终不渝跟着共产党走的决心。然而在那个不讲真话的年代,有着满腔热情与高昂斗志的他,却不幸被错划成右派,被遣送到市郊的农场接受改造,成了一个天天上山砍柴的樵夫。政治地位的巨大落差常人是难于承受的,许多人选择了放弃,放弃了拼搏,放弃了生命。从五六年到七六年整整二十年,他历尽坎坷,受尽了屈辱,对于这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卢老却是那么的淡定从容,如他所说,艰难的岁月磨练出坚强的品质、豁达的人生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小平同志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路线,犹如一场春雨滋润着中华大地。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年头,历经风霜已年届五十的他,终于恢复了职位,回到了从前的工作岗位——中山四路粮店。虽然在政治上蒙受了不白之冤,一旦摘掉帽子、甩掉包袱,回到熟悉的领域,乘着改革的春风以及党的统战政策的正确指引,他极大地释放出久压在身的能量,充分发挥善于经营的特长,几年间在他行之有效的管理下,粮店从亏损走向赢利,成为广州市规模最大信誉最好的粮店,一九八三年被评为广州市的先进单位。也就在那一年,他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州的优秀代表,他又来到了北京,在人民大会堂他受到了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迎来了政治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

在商界的出色表现,他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一九八四年被调去区工商联担任副会长的职务,从一个普通的粮点负责人走向了参与决策全区工商业发展的领导岗位。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下,直接从事经营的粮店的收入远比在行政单位要可观,曾经也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毕竟收入大为减少,毕竟要养家糊口,但为了更好地为区经济发展服务,为了实现人生更灿烂的一页,他没有更多的犹豫来到了这个岗位,这一年他还当选了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作为全区工商界的带头人,他在任十多年肩负着人民的信任,没有豪言壮语,更多的是脚踏实地办实事,利用自己在工商界已有的影响,积极联络港澳爱国人士,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力促他们回来投资经商,许多如今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当年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思潮还在反复交锋的年头却是非同寻常的事情,姓资姓社的问题不时象黑压压的乌云笼罩在人们的心头,过往岁月中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令许多人仍心有余悸。然而始终对共产党充满信心的他,没有畏缩,没有退让,怀着一颗赤胆忠心,坚定地实践着自己为社会服务的理想。九二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祖国迎来了又一个绚丽的春天,党的十三大也确立了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没有人再去争论姓社姓资的问题。身为区工商联会长的他,凭他多年对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他相信今后在我们国家私营经济将担当重要的角色,这预示着各级的工商联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在如何更好地为区内众多从商者服务上他绞尽了脑汁。在如今的地铁烈士陵园出站口,人们可以看到一座楼高十四层,面积一万三千多平方米,外墙装饰精美的大厦,上书“东山工商联大厦”,那苍劲有力的字正是我们面前这位老人所写,匆匆而过的人们不时都会把目光在上面稍稍停留。在高楼林立的中山路,这座楼不怎么惹眼,然而却是他呕心沥血之作,这不仅是广州最具规模的区属工商联大厦,它还开创了全国的先河,因为它的存在,商界精英在这云集,各行业协会也在此会聚,它成了个体工商业者的家,这里有热心为他们服务的人。卢老在谈及当初筹建大厦的情形时,不胜感慨,太不容易了!是的,了解这座大厦历史的人,都不会忘记这位老人为之奔波的日日夜夜。当时的形势是,作为区的工商联,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讲,要建一座属于自己的有一定规模的办公场所,那是何等艰难的事情,其它区先行建起来的工商联大厦的产权均属于上一级单位;因为没有先例,加上原有的土地产权还是和其他单位共有,在首先取得独立产权的问题上,卢老就费尽心机,查历史资料,了解产权来源,拜访区领导,与上级部门据理力争,和兄弟单位友好合作,经过一番不懈努力,在当时区委有关负责领导的全力支持和协调下,终于能够独立地拥有产权,这在当时也算是个奇迹了,可以说全凭他一股永不言败的勇气,当然也离不开区委区政府领导的热切关注和支持,离不开党组织领导和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不然一切都只是空谈而已。

拥有产权还只是跨出了第一步,资金缺乏的问题接踵而来。工商联作为一个人民团体,并没有多少资金来源,这无米之炊该如何进行下去,确实让卢老苦恼了一番。也许生逢其时,当时的经济形势帮了他一把,因为全国上下正兴起一片投资热潮,存在相对宽松的融资环境,凭他多年来的良好信誉赢得了有关部门的鼎力相助,同时他发动了全体会员踊跃出资,终于筹到一笔启动资金,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毕竟有了雏形;接下来的是仍然是后续资金不到位的问题,有了前面成功的经验加上他天生的商人头脑,利用当时的政策优势,采用了边建设边出租的方式,不仅解决了资金匮乏,也提前发挥了大厦的功能,在商界引起一片赞叹;经过几年的努力,原来低矮的四层旧楼已经变成十四层的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大楼。从九三年动工到九八年落成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在大厦的工地上几乎每天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为了保证大厦的工程质量不出现任何纰漏,对建筑并不熟悉的他特地请来两位建筑界的专家,让他们严控工程质量,同时合理使用经费,以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到建楼上。大厦建成后,由于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出租率奇高,因为有良好的运作,也就有了可观的收益,同时也实现了当初建大厦的良好愿望,让区内的非公经济工商户有了自己的家。在取得成功的喜悦后,卢老没有忘记回报社会,他带领全体会员热心参与各种公益事业,为区内教育、扶贫、拥军、助学等方面捐出了300多万元,也为国家创税利1000多万元。他不愧为商界出色的带头人,在临近退休的年龄仍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正是对他一生不懈努力的肯定。

卢老作为有五十年会龄的民建老会员,一生与民建的工作密不可分,他深刻明白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成功之路上所起到的作用,从最初为粮食支部的会员那时始,他就积极为政府提出许多颇有胆识的建议,比如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开放粮食和黄金市场就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他在任东山区民建主委的几年时间里,积极发展组织壮大民建队伍,悉心培养有能力、热心民主党派工作的新一代基层领导;他既是东山区民建主委同时又是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区委统战部领导的支持下,多年来一直积极撰写各种建设性文章,充分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同时利用各种机会广泛接触港澳同胞及社会各界人士,为区的招商引资工作而努力;在他任期内常年组织会员参与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在活动当中会员们交流了思想、密切了关系,同时也向群众宣传了民建作为一个参政党的意义,扩大了民建的影响;由于工作突出成绩显著,他在八四和八八年两次被选为代表参加了民建全国代表大会,并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

不知不觉间我们的访谈接近了尾声。听他娓娓道来,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平实感人,我们为有这样的老前辈感到自豪,他也是我们青年民建会员学习的楷模;是他忘我工作的态度,淡泊名利的从容,刚正不阿的气概,敢于直言的率直,令我们更深刻理会人生的意义。

即将道别之际,卢老用一首诗总结了自己的过去:

工作有贡献,幸福度晚年。

此生坚信党,甜处颂党恩。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