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民建越秀区工委组织或参加的各类大大小小会议、活动中,你常能在事前、事中、事后看到一个忙忙碌碌的身影,大到准备政协会议提案,代表工委参加会议作大会发言,研究发展新会员,小到确定区工委、支部会议或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准备资料,甚至是联系车辆或是用自己的车接送会员。你很难想象这个戴着一幅眼镜,经常面带微笑,穿着朴素,为人行事低调,热心会务工作的人是一个身兼区政协委员、广州市工商联执委、民建越秀区工委副主委、广州大新皮革五金鞋材协会副会长等数职,管理着相当数量员工的民营企业家——广州明沣皮革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于东林。
在当今充斥着浮燥、功利的社会环境下,成功,是无数人的梦和一生追求的目标,但当一个人真的按外界评价标准,拥有了事业、财富、名望等,获得了人们认为的成功以后,他的人生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是象山西的煤老板们驾着豪华轿车到处显摆,象温州的富豪们四处炒房;还是象更多的一些人赌博、买欢,纸醉金迷;抑或象相当部分人受抑郁、失落、抱怨、恐惧、内疚等迷惘、焦虑的负性情绪困扰。于东林找到了与他们不同的方式,找到了自我实现的突破口,他富而思进,情系社会。他的人生观及所言所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
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和付出
不知你是否意识到,是否准备好,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会在某一天结束,你将离开你的珍藏、你的财富、你的名望、你的权利等所有你放不下的东西,你原来拥有的一切、你的成败得失都不再重要,留下来的、重要的东西是你在有生之年创造的价值、传授的知识、付出的爱心,你留给人们的怀念,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于东林是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身体力行的。在一次支委活动中,他对我说:“人这辈子,睡就一张床,吃就三餐饭,能花多少钱呢,我现在就是什么也不干,这辈子也吃穿不用愁了,但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呢?!我现在所拥有的这些,是党的富民政策给予的,我应该好好的回报社会,在经营好企业的同时,在民建所提供的这个平台上,力所能及的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朴素的语言反映了于东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正是在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下,于东林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默默而又坚定的前行。在民建的6年多时间里,于东林以一个民建会员及民营企业家所应有的强烈责任感,把自身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富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守市场法则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把会员的权利义务与会组织的发展壮大结合起来,为国家、为社会、为会组织无私的奉献着。
关爱员工,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
民营企业作为一个新兴阶层,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民营企业家在抓好企业管理、提高员工素质的同时,解决、处理好员工的社会保障、生活待遇等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以员工为本,把员工视为自己家庭中的一员,关心他们以及他们的家庭是于东林在经营企业过程中非常注意的一个问题。除临时聘用的人员外,他为所有的员工购买了社会保险,以解除他们的部分后顾之忧;对身体有恙、生病不适的员工,他嘘寒问暖,时刻牵挂,叮嘱食堂送上可口饭菜,有时还亲自驾车送他们到医院诊治;对家庭遇到困难的员工,他更是关怀备至,有一次,当他听说某员工的住房发生倒塌时忧心如焚,叫来了该员工仔细询问,了解情况,并当即拿出一笔款项帮助该员工度过难关。我们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可以看到,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一员,于东林没有满足于自己富裕,他承担起了他应该承担而且可以承担的社会责任,他注意并做到了让全体员工与他共同分享社会和企业发展的成果。
在关爱原有员工的同时,于东林还认识到,一个人员下岗将会影响一个家庭的生活状况,为帮助下岗人员重新获得工作机会,于东林想方设法提供就业岗位,陆续安置了一批下岗人员,目前,广州明沣皮革鞋业有限公司的再就业人员占了企业全员比例的22%。
于东林的义举、对员工的关爱,赢得了员工们的一片赞誉。在工作岗位已经成为稀缺资源的今天,员工珍视岗位,于东林珍视员工,新型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扶危助困,弘扬友爱互助优良美德
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不同人群之间在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异,社会保障体系尚在建立和完善之中,因此,扶危助困,友爱互助,对我们力所能及范围内因各种原因生活困难的人伸出我们的手在他们艰难前行的人生道路上扶一下、拉一把,不但是我们社会大力倡导的优良美德,更是一个已经富裕起来的民建会员应尽的义务。于东林没有停留在仅带领自己的团队、员工奔小康的路上,他把关注的目光更广泛地投向了社会,投向了会组织内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005年2月,他与时任越秀区工委主委的吴小慧等人发起了成立“民建越秀区扶助基金”的倡议,呼吁会员踊跃捐款,帮助有需要的会员解决实际困难。发起首日,他率先垂范,把身上携带的全部现金五千多元都捐了出来,各支委、会员也纷纷响应。“五一”劳动节前夕,一名90多岁的老会员、一名长期受医疗费困扰的退休会员及一名失去工作、孩子尚在就读、家庭困难的中年会员成为了第一批受益者。我相信,当他们从区工委上门慰问的工作人员手中接过那装有1000元“互助金”的信封时,心里一定感觉到了温暖,看到了希望。而随着“互助金”的正常运作,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会员感受到民建组织这一大家庭的团结和温暖。扶危助困,友爱互助这一优良美德在于东林、吴小慧、黎沛生等工委干部的大力弘扬下,在民建越秀区工委蔚然成风。
热心会务,为民建发展建功立业
民建组织作为一个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参政党,其会员除小部分是专职干部外,大部分都是在职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都有着较为繁忙的社会和企业事物,作为一个身兼社会数职的副主委,于东林更有着比一般会员繁重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不能摆正自己在会组织中的位置,如果没有奉献的精神,于东林就不可能在区工委副主委的位置上一干就是3年,而且深受组织和会员的好评。
就像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那样,近几年越秀区工委事无巨细的活动都倾注着于东林的心血,作为分工负责组织发展工作的副主委,于东林更是在会员的发展上狠下功夫,除了动员、鼓励会员积极发展符合入会条件、有入会意愿的人士入会外,于东林还经常主动约见发展对象,向他们介绍会组织的情况及答疑解惑,使他们感受到会组织的诚意,即使个别人员暂不入会,也因此对会组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扩大民建组织在社会上的影响。在于东林等人的努力下,近两年,越秀区工委先后发展新会员18名,这批新会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了绝大多数,其中还有研究生、博士生、专业协会会长,这批新会员的加入,使越秀区工委会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参政议政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在做好会员发展工作的同时,于东林还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他针对会员人数不断增加,会员素质不断提高的新情况,与市委会派驻区工委的专职干部一道,对区工委的基层组织进行整合、调整,使10名文化水平高的年青会员成为了支委骨干,为会组织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于东林仅是我们众多民建会员中的一个代表,广州民建的各级组织在民建中央及广州市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众多于东林这样的会员共同努力下,正在朝着民建的建设目标稳步向前。